體外診斷凝血檢測如何提高?除了要應對不斷增長的樣本量,對TAT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其目標為急診樣本30-45分鐘,重癥樣本2小時,其他樣本3小時,在檢測技術層面主要體現在單項測試速度向綜合多項測試速度的提升;單機測試向聯(lián)機或流水線發(fā)展;急診樣本出報告時間更短等。同時,還需促進每個小組的專業(yè)性和集成化。
采血管
由于凝血樣本處理的要求和結果解釋的專業(yè)性,使得凝血檢測自動化僅局限于幾個常規(guī)項目。另外,因為特殊樣本類型(凝血標本為枸櫞酸鈉抗凝,其離心速度和時間要求與其他生化免疫標本有非常大的差異),因此將凝血檢測整合到TLA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考證。TLA共同的工作流程會影響流水線上其他專業(yè)組的效率,同時人員輪崗會造成專業(yè)知識損失。未來獨立工作站模式可能有效處理已大量增長的樣本量,同時有能力面對未來的增長,滿足醫(yī)院的TAT要求,保持所有專業(yè)組的技術水準的同時解決實驗室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隨著疾病譜的不斷變化和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臨床對凝血檢驗的需求不斷發(fā)生變化,由過去的術前凝血功能出血異常篩查到現在的血栓排除及用藥監(jiān)測,直至發(fā)展到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管理…,因此不斷有新的凝血檢測項目和手段應用到臨床檢測當中來,篩查項目的精準化,比如PT和APTT項目糾正實驗的開展及相關自動化檢測方法,D-二聚體在VTE排除方面的臨床應用普及。以及新凝血項目的逐步開展和應用,比如血栓性項目AT III、蛋白C、蛋白S、狼瘡抗凝物檢測的進一步開展應用等。